已經坐擁1.1萬億市值,內地一直排名第一的非國有金融企業平安集團,今年年內(尤其是4月以來)股價累計已上漲達72.78%,助推其成功躋身萬億俱樂部,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大保險企業。

實際上,出於擔心股價上漲吊高了投資者的期望,有券商分析師在上半年就做了一番預告,告誡投資者關注業績增長低於預期帶來的負麵影響。

然而,今天的數據證明,分析師們的擔憂是多慮了。資料顯示,今年年初中國平安開盤價為35.34元/股,進入5月後,股價開始攀升,以10月24日最高價61.06元/股計算,中國平安年內漲幅高達72.78%,市值也由年初的6460億元一躍超過萬億。

與之相呼應的是日前中國平安發布的第三季報。季報並沒有讓市場失望: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663.18億元,同比增長17.4%,,剔除普惠重組因素,同比增長41%。其中,三季度單季228億,同比增長45.5%。

綜合金融漸入佳境 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持續發力

自1995年中國平安提出探索綜合金融模式以來,至今已20餘年。這期間,中國資本市場幾經沉浮,但中國平安始終堅持在綜合金融的道路上穩健前進。如今回頭審視,中國平安的綜合金融戰略已經漸入佳境。

眾所周知,綜合金融的發展,不是“各自為政遍地開花”這麽簡單,各個業務板塊之間的配合與協調,會直接影響到整個金融集團的發展狀況。

平安的做法是,保證長期保險業務的核心地位,同時優化業務結構,穩步開展其他業務板塊的構建。

保監會強調“保險姓保”,平安一直以來做的長期保障型業務,不僅對客戶有利,對代理人有利,更成為中國平安穩定的收入基礎。前三季度,平安集團占據行業龍頭地位的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持續增長,同比增長35.5%至537.38億元。

保險業目前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幾乎可以確定,將迎來10年發展黃金期,“保險大國而非保險強國“的局麵亟待改善之下,萬億市場有待拓展—這是上半年整體保險股走強的產業背景。而中國平安,作為保險行業的龍頭股,也用數據和報告印證了市場趨勢。

穩健的增長步伐和冷靜有序的業務布局,足夠讓投資者對其放心——這才是真正的漂亮50。相信在未來中國平安必然還將迎來長期漲勢,會是長線價值類投資用戶的不錯選擇。

同時,作為一家以保險業務為主的金融集團,內含價值和新業務價值的增速是公司未來的盈利狀況的關鍵信息。

平安的三季報顯示,代理人渠道隊伍實現量質齊升,代理人數量同比增長27.9%至143.4萬人,人均每月首年規模保費9,702元,同比增長9.9%。此外,平安壽險於今年10月上市一批符合監管要求的升級產品,並將在第四季度做好新舊產品切換,重點推動長期保障型產品,為2018年業務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主營保險業務強健發展的前提下,銀行、投資業務發展穩健,成為中國平安的三大傳統主營業務。而其他證券、資產及財富管理、房地產、創投及私募股權的投資業務也都遍地開花,同時在非傳統互聯網金融業務上,引流獲客、聚焦遷徙。

占領風口機遇 資本驅動向科技驅動轉型

作為一家曆經行業起伏春秋多年的傳統企業,中國平安沒有陷入尾大不掉的重資產包袱,而是始終關注新的行業機遇,謀求新業務與新模式的轉型。在過去一段時間的探索中,不斷優化資產配置,業務向多元化發展,重資產戰略轉型成效顯著。

在此前的股東大會上,中國平安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明哲對智能科技如何深刻改造金融集團的認識,發表過一番闡述:“智能科技的時代正在來臨,贏科技者贏未來。我們期待不遠的將來,逐步將平安從資本驅動型的公司轉變為科技驅動型的公司,推動公司業務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為客戶創造價值,以更好的成績回報投資者。”馬明哲表示。

在這個“金融科技”成為商業世界核心關鍵詞的時代,在“互聯網+”的全行業轉型過程當中,金融集團的整體經營更加離不開技術升級的驅動和賦能。

中國平安亦是如此,由最初單一業務的壽險、產險,積極地向多元化發展,成為今天的金融集團:無論是平安銀行的成立,還是在證券、資產及財富管理、房地產、創投及私募股權的投資,亦或是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異軍突起,每一個業務板塊,都寫滿了中國平安的互聯網科技基因。

正如協助製定其科技戰略的首席運營官陳心穎所說,“平安成功的核心是將科技應用到所有的業務。”而不斷推出的新業務和產品,也在不斷突破著行業探索的技術邊界。

金融科技廣闊 布局傳統金融機構的轉型思路

幾個月前,中國平安旗下金融壹賬通推出了“智能保險雲”,將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開放給保險同業。

“智能保險雲”包含“智能認證”、“智能閃賠”兩款核心產品。 “智能認證”主要利用人臉識別、聲紋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為每位客戶建立生物檔案,完成對用戶、相關行為及屬性的快速核實。平安“智能認證”投入使用後,新契約投保退保率降至1.4%。投保時間可縮短30倍,雙錄時間縮短3/4,質檢成功率提升65%。同時,“智能認證”覆蓋保險公司90%以上客服環節,極大地提高客服效率。

“智能保險雲”的另一項核心產品“智能閃賠”,定損快速而精準,目前已經投入到了中國平安的日常業務當中。除此之外,“智能閃賠”還具備智能風險攔截功能,中國平安開發30000多種數字化理賠風險控製規則,覆蓋理賠全流程主要“個案”與“團夥”風險。

與此同時,金融壹賬通攜“智能財富管家”正式進入智能投顧市場。該產品整合了金融壹賬通大數據客戶識別能力、平安證券基金投研服務與陸金所資管基金銷售服務,獨創客戶畫像智能識別係統,為用戶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資產配置方案。

顯而易見,平安集團在保險領域的角色,除了保險產品提供商外,又新增了“保險科技提供商”。此前,螞蟻金服等平台也向保險行業推出智能產品。談及此項“競爭”時,平安方麵稱,“不怕被比較,平安對技術是有信心的”。

中國平安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布局,為今天傳統金融行業的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一種。尤其是那些,一不小心便陷入積重難返泥淖的重型傳統金融集團,未嚐不是一種嶄新視角。

而放在更加市場化的環境中來審視中國平安的角色轉變,就更加不難理解,一個業務繁雜而又龐大的金融集團,是如何在今天的市場競爭中走出這樣一條持續上漲的K線圖的——一方麵,最大限度地利用傳統金融機構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另一方麵,懷著對商業世界殘酷競爭的敬畏之心,用創新和突破去挑戰自己,引領行業向前發展


本文來源:http://finance.ifeng.com/a/20171101/15759241_0.shtml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