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保網訊:日前,北極星環保網獲悉,《湖北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已經印發。方案要求,2020年底,全省形成從生活垃圾產生到終端處理全過程的城鄉一體、全域覆蓋的鏈條式管理體系,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明顯提升。城市(含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於95%;建制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於70%;農村實現「三有」,即有符合國家標準的處理設施,有完善的收運體系和裝備,有良好的運行機制保障(資金、隊伍、監管)。完成垃圾分類試點任務,全面治理存量垃圾。市、州、直管市政府所在地城市餐廚垃圾合理利用和處理率達到70%。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全文如下:

湖北省城鄉生活垃圾

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的戰略部署,深入推進美麗湖北建設,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全省實施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省實施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三年攻堅行動,建立城鄉一體、全域覆蓋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提高城鄉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和諧城鄉人居環境。

(二)基本原則。

1.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垃圾處理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不斷提高生活垃圾處理市場化和專業化水平。

2.城鄉統籌,因地制宜。堅持城鄉一體,科學規劃市、縣、鎮、村全覆蓋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合理安排轉運、處理等設施佈局,加強區域協作,推動共建共享。

3.依法治理,嚴格標準。以法治為基礎,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加快地方立法工作,逐步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嚴格執行工作規程與技術標準,提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

4.廣泛發動,全民參與。廣泛宣傳發動,提升全民環境意識,充分調動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公眾參與垃圾處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全民參與、共同推動的良好氛圍。

(三)工作目標。2020年底,全省形成從生活垃圾產生到終端處理全過程的城鄉一體、全域覆蓋的鏈條式管理體系,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明顯提升。城市(含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於95%;建制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於70%;農村實現「三有」,即有符合國家標準的處理設施,有完善的收運體系和裝備,有良好的運行機制保障(資金、隊伍、監管)。完成垃圾分類試點任務,全面治理存量垃圾。市、州、直管市政府所在地城市餐廚垃圾合理利用和處理率達到70%。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科學的技術支撐體系。推廣先進適用、成熟可靠的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無害化處理技術,組織技術攻關,開展創新示範,形成因地制宜的衛生填埋、焚燒處理、協同處置、生態堆肥等技術支撐體系。生活垃圾產量及熱值滿足技術要求的城市,應儘量選用焚燒方式,條件不具備的可選擇衛生填埋、水泥窯協同處置等方式。原則上每個市、州、直管市至少建成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

(二)構建高效的運行管理體系。建立分級負責、全面覆蓋和「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為主的五大環節環環相扣、無縫銜接的運行管理體系。縣級人民政府要組織編制完善城鄉生活垃圾統籌處理規劃,建立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縣級統一負責城鎮生活垃圾轉運、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維護,組織將城市、鄉鎮轉運站的生活垃圾運送至垃圾處理終端。鄉鎮負責組織實施本區域範圍的農村垃圾收集、轉運,將村莊垃圾收集轉運到垃圾轉運站(有條件的可直接運送到垃圾處理終端)。行政村負責本村範圍內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引導組建村民理事會等社會性群眾組織,制定村規民約,發動群眾通過投工投勞等形式,參與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村組負責村灣內日常保潔與垃圾收集。村民負責房前屋後及自家庭院的環境衛生保潔。

(三)構建合理的資金保障與分擔體系。通過財政分級投入、社會資本參與、垃圾處理費收取等多種途徑,提高資金保障能力。省級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各市州縣人民政府要將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運行與維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加大財政投入,提高設施建設標準和保潔員工資水平。鼓勵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垃圾轉運站、運輸車輛、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建立垃圾處理農戶繳費制度,加大收取力度,用於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

(四)加快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根據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規劃,強化縣域統籌佈局,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升級。充分考慮一定區域內(可跨行政區)垃圾處理設施共建共享,發揮現有設施的富餘能力,避免重複建設和投入。原則上鄉鎮不單獨建設處理設施,鄉鎮、村生活垃圾統一轉運到縣級終端設施處理。山區、人口居住分散地區和距縣級處理設施超過50公里運距的,可根據需要佈局區域性垃圾處理設施,選址應遵循交通相對便捷、區域聯繫緊密、社會穩定風險小的原則,合理確定服務半徑。採取焚燒處理工藝的,必須安裝自動監測系統與超標報警裝置,所在城市應規劃建設焚燒飛灰集中安全處置場所。採取衛生填埋工藝的,應配套建設垃圾滲濾液、填埋氣體等收集和處置設施。

(五)加快建設垃圾收運設施。建立完善垃圾收運網絡,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收集和轉運方式,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相銜接的收運系統。垃圾運輸應當採用全密閉自動卸載車輛,具有防臭味擴散、防遺撒、防滲濾液滴漏功能,安裝行駛及裝卸記錄儀,防止運輸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每個鄉鎮至少建有1座符合標準的垃圾中轉站,全面取締敞口垃圾池。逐步提高轉運設施及環衛機具的衛生水平,不達標的要限期整改。普及密閉運輸車輛,有條件的應配置壓縮式運輸車,鼓勵區域內車輛統籌使用。積極探索物聯網技術應用,提升生活垃圾收運系統運行效率和能力。

(六)加快完成存量垃圾治理。以縣為單位,全面整治轄區內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全面清理鐵路、公路沿線和河道、湖泊、塘堰、溝渠淤積的存量垃圾。對庫容飽和的填埋處理設施,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進行封場;對簡易填埋場和積存垃圾堆放點,在環境評估的基礎上,實施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

(七)加快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注重垃圾源頭減量,大力推行垃圾分類,逐步擴大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範圍。武漢市、宜昌市和仙桃市、京山縣、武漢市東西湖區、宜昌市夷陵區、鄂州市梁子湖區等試點地方要切實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到2020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其它地方要積極推進垃圾分類,推廣切實可行的垃圾分類方法。制定群眾樂於接受、便於實施、易於監督的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激勵措施,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探索「互聯網+資源回收」模式,打通生活垃圾回收網絡與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通道,實現「兩網融合」。要強調系統規劃,垃圾的運輸、處理與分類要統籌考慮。

(八)加快推進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各設市城市要根據區域內餐廚垃圾產生量及分佈情況,科學選擇技術工藝,統籌建設餐廚垃圾收運和資源化利用處理設施。有條件的城市,可在循環經濟產業園內規劃建設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到2020年,城市基本建立城市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體系。

(九)加快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構建完善佈局合理、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管理規範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模式。對建築垃圾實施全過程控制和精細化管理,將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納入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範疇和綠色循環低碳考核指標體系,推動建築垃圾排放減量化、運輸規範化、處置資源化和利用規模化健康發展。各市、州、直管市至少建成一座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理廠。

(十)加快推進垃圾處理市場化運作。以市、州、縣為主體,推行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特許經營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為主導的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投資體系,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與運營。有條件的地方實行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全鏈條、全過程的市場化,也可結合實際,實行部分環節的市場化。


本文來源:http://huanbao.bjx.com.cn/news/20180122/875723.shtml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