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性維修

預測性維修和預防性維修都屬於主動性維修,它們都是在計劃停機時間內,在設備功能喪失之前對隱患和缺陷進行處理。它們的區別在於:

預測性維修強調對設備狀態的周期性或連續性的監測、觀察,並判斷設備劣化傾向和缺陷狀態,對設備實施計劃性的實施功能修複、糾正和改進活動。預測性維修的監測和觀察活動的普及性、診斷的准確性以及隱患和缺陷的處理效率,都影響了預測性維修通道建設的質量和有效性。

預防性維修是基於可靠性設計,依據可靠性試驗獲得設備零部件的失效條件,給定周期和頻次的維修項目。預防性維修一般在設備說明書中會明確指出,設備運行多少時間或加工頻次,需要更換某種零部件。實施過程中無須對狀態進行判定,無論設備是否失效,都強制進行維修,是以時間觸發的維修過程。

形象地說,預防性維修就好比嬰幼兒時期的注射疫苗,強調裝備自身的可靠性;而預測性維修就好比成年時期的體檢,通過異常和缺陷狀態進行維修,強調針對性處理。

基於可靠性設計的預防性維修項目確定

要進行預防性維修,必須提到一個新的名詞——RCM(Reliability-Centered Maintenance),即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認識RCM需要從裝備的可靠性設計和制造出發。當系統的可靠度要求為0.99時,如果系統有10個零部件,那么每個零部件的可靠度需要達到0.999。對於複雜系統(包括智能裝備),在裝備設計時,為確保可靠性通常有以下手段:

1. 冗餘設計:在裝備設計時,通常會考慮零部件的冗餘設計,包括加工精度、尺寸、材質等方面,以確保系統可用度滿足設計要求。

2. 優化設計:減少零部件數量。由於零部件數量的增加會增加對可用度的要求,因此歐美國家的機械設計趨向於簡化,這有利於確保系統的可靠度。

3. 受制造成本、能耗、安裝空間、設計難度等諸多限制的影響,當裝備在冗餘和優化設計上無法再進一步改進時,應對系統進行故障模式分析和試驗,進而確定按周期更換某種部件、周期性的維護修理和檢查確認的預防性維修項目。

預防性維修的利弊

對於複雜系統而言,預防性維修是必不可少的。預防性維修可以提高系統的可靠度,以滿足對系統可靠度的要求。

然而,由於受到設備制造缺陷和備件質量的影響,累計的預防性維修也會呈現另外的曲線。故障率隨時間降低,但系統的修複會帶來新的耗損故障。

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內,中國迅速完成了產業普及,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但同時也積累了許多根本性的問題。用戶在使用複雜裝備時通常會遇到以下問題:

1. 用戶多采取低價中標策略,導致購置回來的裝備可靠性不足,產品質量缺陷嚴重,故障不斷發生。

2. 設備制造廠家缺乏維修性和可靠性設計,出現零部件不通用、非標件過多的情況(基於市場競爭防止仿造)。甚至有些設備制造廠家在生產同一型號的設備時會出現配置不一樣的情況,給用戶的預防性維護和備件儲備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3. 在零部件供應環節中,例如潤滑油、軸承等基礎零部件存在仿造、假冒品牌備件的情況,這會導致預防性維修越修越壞。

4. 由於產品訂單或預算不足,導致該預防性的維修項目未按時實施,造成維修不足。

5. 盡管設備狀態良好,但由於周期性維修而導致維修過剩。

結論

綜上所述,預防性維修在企業的複雜系統中是必要的。對於未來設備向智能化、自動化發展的趨勢下,預防性維修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除了複雜系統的可靠性保障外,盡可能少地使用預防性維修對於降低維修費用和確保可用度非常重要。

預防性維修的利弊 預防性維修項目 缺陷狀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