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

焦慮是人類的基本情緒之一。人會經曆焦慮、緊張、恐懼、害怕等等。除了情緒體驗,人還可能出現心跳加速、手心出汗、頭暈等生理反應。焦慮可以給人提供正能量,在面臨威脅性環境時充當提醒自己做好准備的第一信號,也是人際關系中交換信息的媒介,所以適度的焦慮對人來說並不是壞事。

如果出現焦慮情緒進行持續發展存在,很難短時間消失,並給帶來巨大痛苦,精神壓力這個問題時候焦慮情緒儼然已經成為病理性焦慮情緒,也就是臨床上常提及到的焦慮症。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區分什么樣的焦慮情緒會變成焦慮症呢?

以“社交焦慮症”(一種焦慮症)為例,從症狀持續時間、嚴重程度和對個體社會功能的影響三個方面闡述了焦慮症是如何演變為焦慮症的。

焦慮的強度與真實的刺激相匹配嗎?

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對輕度或中度社交刺激的反應程度較高,焦慮症特徵而這些刺激程度與引起焦慮的事件(如“你好”或“聊天”)的強度不匹配。就強度而言,它是輕度或中度的,不會使人們非常焦慮; 然而,對於有社交焦慮的人來說,他們所經曆的是超出正常范圍的焦慮。即使他們在理智上知道和某人打招呼不應該是可怕的,他們也會感到情緒激動,甚至會有無法控制的身體反應,比如臉紅、手心出汗、顫抖等等。他們擔心自己會在別人面前出醜,擔心自己會表現得很糟糕,擔心自己會臉紅,擔心自己會被嘲笑,擔心自己會注意到別人是否能看出自己在臉紅,擔心自己的手在顫抖,擔心自己的聲音在顫抖。這種刺激強度產生的焦慮情緒屬於病理性焦慮情緒,即焦慮症患者的情緒表達,而非正常的焦慮情緒。

持續時間是否太長?

正常的焦慮會在刺激消失後消退,持續時間較短。但病理性焦慮一旦形成,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失,往往在刺激消失後仍持續存在,甚至加重。許多研究發現,焦慮症患者在發病前往往表現出焦慮的人格特征,也稱為焦慮特質。追溯社交焦慮患者,發現他們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遇到一些社交情境時,通常會表現出更多的焦慮,總覺得無法放松,非常在意自己的自我形象。而健康的焦慮只是人的基本情緒之一,並不會帶來持久的負面影響。

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幹擾了你的生活?

在臨床實踐中,社會功能通常被用來衡量疾病對人的影響程度。它通常指的是我們在現實世界中做事的能力和我們所扮演的角色下降的程度,比如學生的學習能力,焦慮在多大程度上阻止你做你想做的事情?不做該做的事?還是不如以前好?

以社交焦慮患者為例。患者常因緊張、焦慮、擔心而回避社交場合,如回避與人打招呼,無法參加朋友聚會,甚至無法在公共場合說話、吃飯、聊天,從而喪失大量社交技能,無法正常發揮社交功能。可見,病理性焦慮會嚴重影響個體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關系,持續時間長,個體很難通過自身的努力進行調節,因此需要及時就醫,通過藥物或其他幹預措施緩解焦慮。

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發展作為一個健康的焦慮情緒和病理性焦慮情緒的區分要點,需要注意的是,這三個點僅僅作為一種自我價值評估,而非代表中國醫學診斷,並不能代替精神科醫師或者臨床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評估管理工作。如果您發現他們自己體驗到的焦慮情緒持續時間長,且嚴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建議您去專業服務機構之間進行分析詳細的評估和治療。

焦慮情緒 病理性焦慮 社交焦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