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期耳疾會在耳道出現狹窄,並伴隨發炎及纖維化的情況下發生,這些狀況會阻礙耳垢分泌物從水平耳道流向並排出至垂直耳道。
豎起耳朵,吸入蒸汽,用鹽水漱口和使用滴耳液是一些常見的家庭療法,可能有助於排出中耳的液體.
浆液性中耳炎通常會自行痊愈,無需任何治療。倘若耳鼓後方的積液在三至六個月內未能消散,一般而言,最好由醫療人員通過手術方式置入耳管來排除積液。
精神狀態的改變和非常快的呼吸可能是敗血症的最早迹象. 一般來說,敗血症的症狀可能包括:發冷. 混亂或譫妄.
死亡率為百分之7.8,聽力喪失的比例高達百分之90,永久性神經系統後遺症的比率則為百分之29。病患當中,男性占據了百分之61。多數病患的耳部疾病都是在兒童時期發病。
此外,中耳炎所引發的腦內並發症並非罕見,且可能具有致命風險[2]。其中,腦膜炎為中耳炎最常見的腦內並發症,並伴隨著可能會造成生命質量大幅下降及死亡的風險[2]。
可能會發生的並發症
長期性的耳部感染可能會對耳朵及周遭骨骼造成永久性的改變,其中包括:耳朵後方的乳突骨感染(乳突炎)以及耳膜穿孔處持續排液,該穿孔無法自愈,或是在置入耳管後仍持續排液。
脳膿瘍乃為大腦所發生的感染病變。此乃急需醫療處理之緊急醫療狀況。其症狀可能包含頭痛、發燒、意識改變、神智不清、頸部僵硬、嘔吐、抽搐、體力衰弱、行動困難以及視覺變化等。
在某些罕見情況下,引致較不嚴重疾病,例如耳朵感染或肺炎的細菌,亦可能會引致腦炎。有時,一個健康人士鼻腔及喉嚨內帶有的細菌,會因某些不明原因,在另一個體內引致嚴重疾病。
嚴重的耳朵感染會導致鼓膜破裂,這是由於液體積聚的壓力造成的. 鼓膜破裂可能會非常痛苦,並可能導致聽力損失. 雖然鼓膜通常會自行癒合,但反復破裂會導致永久性損傷和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