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下降是一個普遍的健康問題,尤其在香港這樣的高密度城市,噪音污染和生活壓力使得聽力問題日益嚴重。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約有15%的長者患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而這一比例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聽力下降不僅影響日常溝通,還可能導致社交孤立、心理壓力增加,甚至與認知功能衰退有關。本文旨在提供全面的聽力下降資訊,幫助讀者了解聽力損失的類型、原因、預防與治療方法。
傳導性聽力損失是指聲音從外耳傳遞到內耳的過程中受到阻礙。常見的成因包括中耳炎、耳垢栓塞和耳膜穿孔。中耳炎尤其常見於兒童,而耳垢栓塞則可能因不當的耳道清潔行為導致。這類聽力損失通常可以通過藥物或手術治療得到改善。
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是由於內耳或聽神經受損所致,常見原因包括長期暴露於高噪音環境、年齡相關性聽力損失(老年性耳聾)以及某些藥物的副作用。這類聽力損失通常是不可逆的,但可以通過助聽器或人工耳蝸來改善聽力。
混合性聽力損失是指同時存在傳導性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情況。這類患者可能需要綜合治療,包括手術和助聽器的使用。
聽力下降的早期徵兆包括聽不清楚對話、需要提高電視音量、在嘈雜環境中聽力困難等。耳鳴和暈眩也是常見症狀,可能與內耳問題有關。若不及時治療,聽力下降可能導致社交退縮和心理問題。
定期聽力檢查可以及早發現聽力問題。常見的聽力檢查包括純音聽力檢查、語音聽力檢查和鼓室圖檢查。對於有語言障礙診斷需求的患者,專業的聽力評估尤為重要。
治療聽力下降的方法包括使用助聽器、人工耳蝸、手術和聽力訓練。助聽器可以放大聲音,改善聽力,而人工耳蝸適用於重度聽力損失患者。長者助聽器價錢因品牌和功能不同而有所差異,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選擇適合的設備。
預防聽力下降的措施包括避免長時間暴露於高噪音環境、使用耳塞或耳罩保護聽力、定期進行聽力檢查、控制血壓和血糖,以及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聽力損失的風險。
聽力下降不僅影響溝通,還可能導致心理和社交問題。及早發現和治療聽力問題,並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是保護聽力的關鍵。若您或家人有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建議盡快就醫檢查。 語言 障礙 診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