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徵是骨密度降低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導致骨骼脆弱,增加骨折風險。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65歲以上的女性中,約有三分之一患有骨質疏鬆症,而男性則約有五分之一。這種疾病通常被稱為「無聲的殺手」,因為在骨折發生之前,患者往往沒有任何明顯症狀。
骨質疏鬆症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髖部、脊椎和手腕,其中髖部骨折尤其危險,可能導致長期臥床甚至死亡。脊椎骨折則會引起身高變矮、駝背,並可能壓迫內臟器官,影響呼吸和消化功能。
骨質疏鬆症的常見症狀包括:
高風險族群包括:
香港政府為特定族群提供免費或補助的骨質疏鬆檢查服務,旨在早期發現並預防骨質疏鬆症。這些服務通常透過衛生署、醫院管理局或社區健康中心提供。
符合資格的族群包括:
申請政府骨質疏鬆檢查的流程如下:
政府檢查的主要項目包括:
這些政府免費骨質疏鬆檢查服務對於經濟條件有限的中老年人尤其重要,可以幫助他們及早發現問題並獲得適當治療。
定期接受骨質疏鬆檢查對於中老年人的健康管理至關重要。早期發現骨質疏鬆症可以帶來多方面的益處:
首先,可以預防骨折的發生。研究顯示,適當的治療可以降低脊椎骨折風險達70%,髖部骨折風險達40%。這不僅能減少醫療支出,更重要的是避免因骨折導致的疼痛、行動不便和生活品質下降。
其次,定期檢查可以監測骨密度變化。骨質流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透過定期追蹤,醫生可以評估治療效果,必要時調整治療方案。對於尚未達到骨質疏鬆標準但已有骨質減少(osteopenia)的人,定期檢查可以監測病情進展。
此外,檢查結果可以作為調整生活習慣的依據。根據檢查結果,醫療人員可以提供個性化的建議,包括:
香港衛生署建議,65歲以上的女性和70歲以上的男性應至少每2年接受一次骨密度檢查,高風險族群則可能需要更頻繁的檢查。政府骨質疏鬆檢查免費服務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骨質疏鬆檢查報告中最重要的指標是T值和Z值,理解這些數值的意義有助於掌握自身骨骼健康狀況。
T值表示您的骨密度與健康年輕成年人的比較:
T值範圍 | 診斷 |
---|---|
-1.0以上 | 正常 |
-1.0至-2.5 | 骨質減少(osteopenia) |
-2.5以下 | 骨質疏鬆症 |
-2.5以下且有骨折 | 嚴重骨質疏鬆症 |
Z值則表示您的骨密度與同年齡、同性別人群的比較,主要用於評估是否有其他因素導致骨質流失加速。
根據檢查結果,醫生可能會給予以下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T值正常,也不應忽視骨骼保健,特別是對於高風險族群。定期接受政府骨質疏鬆檢查是監測骨骼健康的最佳方式。
除了定期接受政府提供的骨質疏鬆檢查免費服務外,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方法可以預防和改善骨質疏鬆。
飲食方面應注意:
運動建議包括:
生活習慣調整:
對於已經確診骨質疏鬆的患者,除了上述措施外,應遵從醫囑進行藥物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政府骨質疏鬆檢查服務可以幫助監測治療效果,適時調整治療方案。
總之,骨質疏鬆症雖然普遍,但透過政府提供的檢查服務和日常保健,是可以有效預防和管理的。建議符合資格的中老年人善用政府免費骨質疏鬆檢查資源,及早關注骨骼健康。
0